
Stefan Bauer, http://www.ferras.at
最近計劃著一趟歐洲之旅,其中一站是捷克的布拉格,一個許多人眼中很美的城市。早在七年前還在英國留學的時候,就聽去過布拉格的室友提起這個特別的城市,但一直沒機會造訪。這次恰好有機會在出發前蒐集資料,意外從書櫃裡找到一本很久以前參加台北國際書展買的,由遠見出版的-絕色布拉格。
旅行行程往往是倉促的,旅客在城市裡匆匆一瞥,通常看到的只有風景建築和古蹟,較難深入觀察到一個城市的文化。有別於一般的旅遊書,「絕色布拉格」是從人文的角度切入來介紹布拉格,閱讀起來格外有深度。而我也意外的在成行之前,從字眼行間裡率先體驗這個城市的文化。
街景代表:國產車Skoda在石子街上跑
建築特色:融合仿羅馬式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式建議、巴洛克式建築、19世紀建築、20世紀建築
波西米亞景點:歐洲溫泉度假聖地--卡洛維瓦利(Karlovy Vary)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捷斯基庫姆洛夫
名人代表: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卡夫卡;導演揚‧斯凡克梅耶(超現實電影浮士德Faust的導演)、揚‧斯維拉克(199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遊子-Kolya”的導演)
指標性的產業/品牌:玻璃創作--水晶(MOSER)
捷克人特質
· 內斂低調不誇大:沒有紐約、巴黎、東京的高聳建築
· 自律:很難在布拉格見人大聲喧嘩;開車絕對滴酒不沾;洗車地點有限制,不可以在家門前洗,因為髒水流出來會污染景觀;砍樹要申請,砍之前要先種一顆樹,等樹活了,幾年後才能砍
· 物質享受不是第一要務:整個冬天就一件外套,吃穿都很簡單,主要花費是書、CD和看表演
· 思想獨立:共產時代就拒絕接受教育,拒絕在媒體工作,寧願當工人也不要進大學。寧可選擇一個沒有人能控制你思想的工作
· 重視文化:在布拉格辦藝文活動,只要有特色,不怕沒人來;尖峰時間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總有人手握書本享受閱讀
· 矛盾和和諧並存的熱情與創意:溫塞斯拉斯廣場不遠的Palac Lucerna宮中庭有座雕像,整匹馬被倒轉過來,守護神照騎不誤。
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的收獲是發現導演-揚‧斯維拉克曾經拍攝的一部好電影,”Autumn Spring” 台灣譯為「秋天裡的春光」。這部電影是2003年台北國際書展的開幕電影,可惜現在在台灣如果要欣賞,可能只能透過Amazon購買DVD。一個平凡、非商業市場主流的故事,除了給人無限感動,也看得到捷克導演對藝術的堅持。
捷克的人文藝術值得探索,至於布拉格的景色,則留待親身走訪之後再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