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小溪.jpg

小區是布拉格近代以來受歷史變遷影響最小的地區,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從18世紀晚期興建之後就保留至今。此區於1257年開始沿著布拉格城堡下的斜坡拓展,目前各國的大使館多集中於此。這裡的街道狹小、穿插著階梯的巷弄間,到處都可以發現裝飾不同雕塑和門牌標記的建築。

 

 義大利大使館

義大利大使館.jpg  

聖尼古拉教堂

這座巴洛克式教堂的鐘塔及圓頂是小區最著名的地標。聖尼古拉教堂分割小區廣場為兩部分,並且是整個廣場的重心。

  聖尼古拉教堂.jpg  

 

教堂外觀1.jpg    

教堂始建於1703年,直到1761年為正廳輝煌的壁畫添加最後一筆,而終告完成。此眾所公認的傑作是由迪恩成霍夫父子設計,他們是高巴洛克時期最傑出的建築師,可惜皆未能在生前看到教堂完成。教堂內部裝飾均出自當時頂尖藝術家之手,包括史克列塔1646年繪製的「耶穌受難圖」。1950年代,教堂大規模整修,以修復長期漏水所造成的損壞。莫札特於1787年曾在此演奏巴洛克風琴,教堂內目前也是舉辦音樂會的場所。

神聖三位一體圓柱

神聖三位一體圓柱.jpg  

位於聖尼古拉教堂前的廣場,是1713年黑死病結束後的紀念標誌

涅魯達瓦街

這條美麗如畫的窄巷可通到布拉格城堡,街名是為紀念19世紀的詩人兼記者涅魯達瓦(Jan Neruda),他曾以此地為背景寫作許多短篇故事。

涅魯達瓦街.jpg  

蜿延狹小的涅魯達瓦街

這條街最有趣的,就是每間房屋上的標記。原因是1770年阿拉伯數字才引進,而這裡的房屋則是在阿拉伯數字引進前建造的,所以當時的房子沒有門牌號碼,而是以特別的圖案或符號來做區分。

三把小提琴之屋

 三把小提琴之屋2    

金色馬蹄

 金色馬蹄2.jpg  

金色馬碲1.jpg  

綠龍蝦

綠龍蝦.jpg  

兩個太陽之屋

兩個太陽之屋2    

其中有幾間代表性的房子,像是12號的三把小提琴之屋,房子的標誌是由19700年左右,此屋屬於一個製造小提琴的家族,目前則是餐廳。其它像是「金色馬蹄」(34)和「綠龍蝦」(43), 目前多為商店或餐廳,但在建築門口上方仍然可以看到這些圖案。而47號的「兩個太陽之屋」則是涅魯達1845年至1857年間居住的地方。

位於涅魯達瓦街上的茶館, 有近百種茶, 店家自行調配的綜合茶, 還會配上有趣的茶名. 電影「阿瑪迪斯」曾在這裡拍攝部分場景

茶館.jpg  

義大利街

義大利街.jpg  

 義大利移民於16世紀開始移居到這裡,他們大都是受僱來此重修城堡的藝術家或手工藝匠。這裡可以看到義大利大使館文化中心和昔日的洛克維茲宮(目前是德國大使館)。

 

維巴庭園

倫巴庭園.jpg  

這是一個私人花園,約於1720年由坎卡(Frantisek Maximilian Kanka)興建,隱身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在轉角口要彎進一個不起眼的長廊才會發現這個鬧中取靜的庭園。原本沒有把它列入行程,對我們來說算是走著走著「意外的發現」。

雖然要收門票,一但走進這個庭園,看到裡面精心修剪的植物,綠草如茵加上花團錦簇,保證會被深深吸引。 

倫巴庭園2.jpg  

倫巴庭園4.jpg 倫巴庭園3.jpg  

維巴宮後面有座漂亮的巴洛克庭園,園中有陡斜石階與花壇,延著石階往上爬,站上園中巴洛克式平台可眺望布拉格城堡和小區壯闊的景致,還能清楚完整的拍下聖尼古拉教堂的建築外觀。

    維巴庭園聖尼古拉教堂2  

鎖鏈教堂

鎖鏈教堂.jpg  

這座小區最古老的教堂創立於12世紀,外觀看起來十分老舊,教堂名稱指的是中世紀時用來關閉修道院鐵門的鍊子。13世紀,教堂加蓋哥德式神父住所,但原來的仿羅馬式建築在14世紀被拆毀,同時興建新的柱廊與2座大型方塔, 從教堂仍為防禦性小修道院起,就一直留存到現在

康帕島

康帕島是由維爾塔瓦河的支流惡魔的小溪(Certovka)分隔而來的一個寧靜宜人的角落。小溪之名源於19世紀,一位住在馬爾提斯廣場附近的壞脾氣女人。可別看這小溪的名字叫「惡魔」,整條河非常平靜,在此還可見到數百年來,以溪水為運轉動力的大修院水車(Velkoprevorsky mlyn)。觀光客較少的康帕島,有種寧靜祥和的氣氛。

康帕島.jpg  

 惡魔的小溪位在查理大橋橋柱旁一座小橋下, 貫穿兩排房舍之間;書上說這裡向來有「布拉格的威尼斯」之稱,只是河上往來的交通工具並非威尼斯著名的Gondolas,而是獨木舟。我們前往的時候,並沒有看到獨木舟,但這惡魔的小溪遠遠看去,房舍緊臨河水,確實有濃濃的威尼斯風情。據說這裡從中世紀以來,曾是洗衣、漂亞麻布的地方。

惡魔的小溪.jpg  

  

天使心視界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angel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