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網路界最熱門的名詞,莫過於Web 2.0。有人說,以前的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是「下載」資訊,而部落格、社群網站出現後,網路使用者開始用「上傳」的方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網友,讓網路世界的資訊內容不再被少數人主導。


 


在台灣,流行就等於商機,所以當某件事或某個人當紅的時候,企業就開始一窩蜂想搭順風車,用盡方法「消費」這些人或事,一直到消費者膩了、煩了,企業再開始尋找另一種消費者願意「埋單」的商業操作手法。


 


一直以為Web 2.0象徵「網路社群」當家的年代,資訊內容可以從此不被少數人壟斷。不過最近意外發現,商業的魔掌早就悄悄伸進網路社群的討論區。


 


最近幾個月來,工作上陸續遇到一些人,這些人的工作都是社群網站內容的「創造者」。這群人受雇於一些想要靠網路「口碑行銷」獲利的公司,而他們為企業主操刀的方式,就是註冊許多的使用者帳號,有技巧性的「養」這些帳號(讓帳號發言立場看起來是不同一個人,也讓帳號可以累積評價或積分,增加一般不知情網友對這些假帳號的情賴感)。


 


當假帳號被「養」到一種程度時,這些虛擬的會員開始進駐各大社群網站(像是Y站的知識+)或熱門網站討論區,接著不同身份的假會員會有技巧性的輪番上陣,然後開始張貼有利於某個特定廠商或公司的言論,利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民眾的消費和購買行為。


 


我聽到比較多的,莫過於「整型診所」。也有網路業者自豪說,他們整型診所的客戶,因為網路操作成功,現在的業績從當初市場第三晉升到市場第一。


 


站在一個消費者的立場,我開始耽心在這個道德淪喪、價值混洧的年代,有多少網路公司的年輕人真的了解付費請他們做網路「口碑行銷」的客戶,是否真的是值得推薦給網友的好公司(好產品)? 如果這些網路公司缺乏足夠的判斷挑選好的客戶,豈不淪為黑心診所的幫凶,把不值得推薦的診所介紹消費者? 而這些網路公司在「消費」部落格或社群網站的同時,也在一點一滴的摧毀網路社群的互信基礎。


 


然而,對這群年輕人來說,他們臉上洋溢的是「代客操作成功」的喜悅,可想而知,他們的客戶在業績壓力下發現另一種可以逆向操作的行銷利器,應該更是樂此不疲。


 


我感嘆,是因為網路好不容易在短時間之內竄起成為四大媒體以外的第五大勢力,就在外界認為網路將為是使用者主導「內容」的時代來臨之際,還是免不了因為商業勢力的介入,讓它步入四大媒體的後塵,終究還是逃不過金錢遊戲的魔掌。也許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歸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