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城的這一天, 是我們在布拉格停留的最後一天

不同於舊城的古色古香, 新城裡雖然還是看得到宏偉的建築, 但在布拉格城市豐富的歷史背後, 新城多了一種新舊交錯的感覺。

一早我們先前往Dancing House

這棟造型特殊的辦公大樓, 是由捷克建築師Vlado MilunićFrank Gehry共同合作設計, 於1996年完成。除了是辦公大樓, 時尚餐廳Perle de Prague也位於這棟大樓內。

國家戲劇院 Narodni Divadlo

這座金冠劇院(Gold-Crested Theatre)是捷克文化復興的重要象徵。工程始於1868年, 經費多由勸募所得。最初的新文藝復興形式由齊特克(Josef Zitek)設計, 1881年8月12日, 正式開幕前幾天, 卻因屋頂上工作的金屬匠不慎引燃的大火將劇院燒得體無完膚, 但在6周後大眾即勸募到足夠經費重建, 由舒爾茲受命重建, 終於在1883年以史麥塔納的歌劇「里布斯」作為首演重新開幕。

提到布拉格新城, 最著名的地標莫過於溫塞斯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

捷克近代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均在此廣場發生。1969年,學生巴拉赫在此自焚而死;1989年11月這裡發生抗議警察暴力的示威活動,進而導致絲絨革命和共黨政權垮台。其實這裡不足以稱為「廣場」,因為它長僅約750公尺, 寬僅約60公尺, 原本是馬市所在, 今日卻林立著大飯店, 餐廳, 俱樂部和商店. 十足反映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

溫塞斯拉斯廣場四周多為飯店和餐廳,,是重要的商業中心。沿著廣場漫步,會發現四周的建築大都是20世紀初重新規劃後興建的,並可看出當時建築師偏好的裝飾形式

廣場上巨大的聖溫塞斯拉斯騎馬銅像於1912年樹立在國家博物館前, 由19世紀未捷克雕塑大師麥斯貝克(Josef Myslbek)所製, 在雕像的底部則有其它捷克守護聖者的雕像, 旁邊有一即興而立的紀念碑, 紀念共黨時期受迫害的同胞

國家博物館

這幢宏偉的建築與氣勢非凡的階梯完成於1890年, 是捷克國家尊榮的表徵。這座巨大的新文藝復興式建築聳立在溫塞斯拉斯廣場一端, 由舒爾茨(Josef Schulz)設計, 完成於1890年, 反映出捷克的國家復興風格。入口處斜坡旁有神話人物雕像, 門旁的雕像是歷史和博物學之神。旅遊書上說館內豐富的大理石裝飾, 幾乎使古老的收藏黯然失色,我們雖然沒有入內參觀,但光是看到博物館入口處的豪華的大理石,就不難想像這華麗的裝飾確實和館內古老的收藏格格不入。

溫塞斯拉斯大道上, 1896年完工的威赫勒之屋(Wiehl House)是由威赫勒(Antonin Wiehl)所設計,並以其名命名。這棟五層樓的建築採用非常耀眼的新文藝復興形式,並有涼廊和多彩的石膏刮畫, 而我們則是走著走著被這美崙美奐的建築吸引, 才從旅遊書上發現它的故事

阿希古拉濟歐尼(Assicurazioni Generali)大樓

卡夫卡(1883-1924)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大審判」和「城堡」的作者,1906年到1907年間,卡夫卡在此大樓做了10月的保險業職員,也讓這棟位於溫塞斯拉斯大道上的建築成為旅遊書上的景點之一

歐洲大飯店

雖然有點破舊, 但依舊保留了黃金時代的面貌. 飯店於1903至1906年採用相當具裝飾性的新藝術形式興建. (飯店於1904年落成, 這棟壯觀的新藝術建築以其細緻的內部與外觀著稱)

時至今日, 不但飯店門面的鍍金守護女神像依然留存, 連同地面樓層的吧台, 大鏡子, 牆壁的鑲板和燈飾等也都完整保存。

大道上電車造型的咖啡屋

溫塞斯拉斯大道上的香腸攤(印象中這種香腸攤在柏林市區也隨處可見)

離開布拉格的這一天,可惜天公不作美, 一整天天空都飄著雨, 為新城增添一份霧矇矇的蕭瑟氣息,也為我們這趟布拉格暫時畫下句點。告別布拉格的陰雨綿綿和冷空氣,緊接在後的,即將是更令人期待的希臘之旅!

天使心視界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angel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